
1949年3月配资渠道之家,人民解放军的百万大军已经抵达长江的岸边,准备展开历史性的一场渡江作战。然而,眼下我军面临着一个难题:我们登陆必经的黑沙洲,敌情尚未明了。为了确保渡江作战的顺利进行,华东野战军的首长决定派出一支精干的侦察小分队,前往侦察这个关键地点,队长正是声名显赫的侦察排长齐进虎。
接受任务后,齐进虎挑选了几名得力的侦察员,趁着夜色和风雨的掩护,他们乘坐一只木船悄悄抵达了黑沙洲。可不料,刚一到岸边,他们便被敌人发现了。幸好,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帮助,侦察小队成功潜伏下来,躲过了敌人的搜捕,并获得了黑沙洲的地形信息以及敌军兵力、火力布置等关键情报——这也正是人民战争的优势所在。
接下来的任务看似简单,就是把这些重要情报送回部队,但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,因为他们失去了最重要的依靠——人民群众。敌人没有找到解放军的踪迹后,便把黑沙洲的老百姓全部驱赶走,并扣押了所有的船只,封锁了进出黑沙洲的所有水上通道,企图将解放军困死在岛上,连基本的生存物资都无法获得。
展开剩余78%面对如此绝境,齐进虎带领队员们与敌人展开了“捉迷藏”的游戏,让敌人始终无法找到他们的踪迹。然而,躲避追捕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,他们最迫切的需求是找到渡江的工具,尽快返回长江北岸。
为了阻止解放军渡江,敌人几乎动用了所有手段,连岛上的一切能够用来渡江的物品都被他们搜掠一空,甚至连较大的木板、棍子都没有留下。一天夜里,齐进虎与侦察员宋协义、王林芳悄悄进入村庄寻找工具,结果不小心闯入了一个牛棚。里面只有腐烂的牛草和黏糊糊的牛粪,他们并没有找到什么有用的东西,心里很失望。
就在齐进虎准备离开的时候,他突然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住了。他扒开杂草和牛粪,伸手摸了摸,突然惊喜地发现,竟然是一只较大的木盆。很可能是村民们故意藏起来的。三人经过一番商议,决定将这只木盆当作渡江工具,再找几块小木板作为“船桨”,坐在木盆里划水,努力划到北岸去。
他们马上动手,将木盆搬到附近的芦苇荡中试水。然而,木盆毕竟不是船,坐在木盆里原本就很难保持平衡,更别提在江水中划行了。三人刚划了几下,木盆便翻了,大家都呛了一鼻子水。岸边有敌人的巡逻队,他们呛得非常难受,却连咳嗽都不敢发出。
面对木盆不稳的情况,宋协义和王林芳有些泄气,认为这种方法根本不可行。但齐进虎却鼓励大家:“哪怕只有一线希望,我们也不能放弃,继续尝试下去,总能找到办法!”他说得坚定有力:“三个大活人,怎么能被一只木盆降服呢?来,继续干!”
在齐进虎的带领下,三人一次次尝试,坐进木盆里,不断翻入水中。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,他们终于摸索出了在木盆中划水的技巧。为了确保成功,他们并没有急于出发,而是第二天晚上继续练习,经过反复的试验,掌握了如何坐在木盆里任意改变方向或停留不动的要领。
第三天晚上,江面刮起了东南风,这是渡江的好时机。齐进虎毫不犹豫,决定当晚正式行动。他们为了确保体力充沛,提前用蚕豆叶充饥,这已经是敌人封锁下能找到的最好食物了。
渡江的出发地点也经过了仔细侦察,齐进虎和队员们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地方。半夜时分,宋协义和王林芳把木盆推进了水中,开始了他们艰难的渡江之旅。敌人认为解放军没有渡船工具,不可能渡江,因此并没有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。加上他们顺风划动木盆,最初进展还算顺利。
然而,随着接近江心,风力突然加大,浪头也越来越高,渡江变得极为困难。木盆在大浪中被不断托起又甩下,三人每前进一点都异常艰难。王林芳和宋协义都被剧烈的颠簸弄得呕吐不止,齐进虎也感觉极度不适,但他们硬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与暴风浪潮作斗争,时刻保持着前行。
不知道划了多久,三人的体力几乎耗尽,视线也越来越模糊,手中的木板变得异常沉重。在最危急的时刻,齐进虎突然看到前方数百米处有一个模糊的影子,立刻兴奋地喊道:“快靠岸了!大家再使点劲!”然而,就在这时,一个大浪打来,三人差点被翻进江里。低头一看,木盆已经进水大半,大家急忙用手或军帽往外舀水,才没有被淹没。
终于,当他们划到岸边时,天已经亮了,晨曦照亮了江面,波光粼粼。他们成功将侦察到的关键情报交给了部队首长。这份情报帮助我军顺利扫清了渡江的最后一道障碍,为加速解放全国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战后,齐进虎和其他几名侦察员被华东军区领导机关分别记大功一次,齐进虎还被评为“华东一级人民英雄”。他们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配资渠道之家,甚至被改编成了电影《渡江侦察记》,成为了永载史册的传奇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鑫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